Monday, November 28, 2011

聖火的故事

聖火的故事

一個戰無不勝的且高傲騎士,決心護持聖火回到故鄉,途中經歷了打劫與困窘,最後他衣衫襤褸的完成了他的承諾,而騎士遂成其道並蛻除其高傲。

這是我兒子在二年級時老師準備在課堂中說的故事之一,目的是讓他們去體會人性中所包含的神性與求道的歷程。

今年是慈心華德福的永續發展基金元年,募集的過程必經歷過諸多風雨,這讓我想起了老師上個禮拜班親會時提到的聖火的故事。

騎士為何改變

因為護持聖火的堅持,他親身的參與其中,所以享受了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但,卻更堅定信心,所以帶來改變。

今天,我們為什麼選擇讓自己的小孩在慈心華德福成長?

我先說說我們家庭的歷程;

首先,我自己是因為我自己的不滿,因為看到教育的神聖目的在台灣被簡化成了為考試而考試,德智體群美,五育皆可考,考試成了全民和全家的運動。

後來,我發現到有一個學校,沒有課本沒有考試沒有教綱,因此老師要多付出好幾倍的心力備課,且要真的對每個學生瞭解才有辦法針對個別學生寫出評量與教學紀錄而非打分數。

最後,我的家庭來到這裡,並參與其中,如此已經過了三個年頭。

理想與麵包的戰爭

但,我後來我發現這裡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老師,其所領的薪水並不等同於體制內的老師;三萬多塊一個月的薪水,他們付出了更多的熱情、時間、精力給了學校和學生。

我想要不是有理想與使命感的驅動,他們不會如此的堅持。

可是,衡量理想與現實,當一個老師結了婚、有了小孩、想到退休規劃、家計支出、房租或房貸、衡量生活的種種開銷….等之際,理想還能堅持多久。

可能的現實是,當下台灣、亞洲、世界各地開始發現華德福教育之好並準備推廣之際,慈心華德福的老師有沒有可能在較高薪水與生活支出考量的驅力下,去別的地方繼續為心中教育的理想圖像奮鬥,因而離開了慈心華德福的社群。

這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華德福,他不只是一個教育,而是一個社群,一個由學生、家長、老師所結合合成的社群,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公辦民營有他的好,他讓大家在幾乎等同公立學校的支出下有能力為下一代尋求理想中的教育;但公辦民營亦有其惡,在少子化下,其他學校紛紛減班,但慈心華德福卻逆勢成長,稍一不注意就可能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在舊勢力考量預算時,華德福正式教師編制的成長受到了壓抑。

慈心華德福的永續發展基金

大家有機會聚首在一起,讓我們一起用公民的力量,去支持老師、去支持一個良善教育得以把根扎得更深、去支持社群的發展。因為理想沒有了經濟的支持,到最後也只是空談。讓我們一起來護持慈心華德福的聖火吧!

聖火的護持,最需要的就是參與,因為唯有身在其中,你才了解別人到底付出了多少,而自己又該如何貢獻自己的力量。

Take it or leave it.

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政治、教育、宗教等皆如是;聖火護持是因其過程而產生意義與改變,請先問自己花了多少時間了解並參與其中,不然就默默的祝福即可。

永續發展基金相關資訊:http://www.waldorf.ilc.edu.tw:8000/ArticleView.asp?GID=1&AID=13

Sunday, September 04, 2011

電視和電腦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Martyn Rawson是英國的華德福老師,出版了不少關於華德福教育的書,最近孩子的班上要共讀一本他200112月出版的書解放孩子的潛能,這是一本很多人推荐的教養書,其中有一段談到電視和電腦對孩童的影響,特別在這裡節錄與大家分享。

===========================================================

關於電視

….奔跑或跳躍不足的兒童,沒有足夠時間盪鞦韆或在泥地裡玩耍的兒童,沒有機會爬樹或學習平衡的兒童,他們倒走困難,在算術方面落後,動作遲鈍、費力,這樣的兒童不能較正確的估計力度、速度和距離,而且比別的兒童更容易發生意外。

〈在德國〉….2/3的在校兒童從隨身聽、CD音響、大型音箱中收聽音樂。1/3的小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視機,1/5擁有電腦。

1/10的青少年已經聽力受損,60%的在校兒童身體姿勢不良,35%體重超重,40%循環系統有毛病,38%肢體協調能力欠佳,50%以上在跑、跳、游泳運動中缺乏耐久力。

----Peter StarkGEO雜誌,1995

電視機錯在哪裡?

首先,電視機傷害兒童感官,特別是視力。 全球化國際論壇主席Jerry Mander說:電視是感覺剝奪器。不斷看電視會阻礙大腦發育,尤其是對幼小的孩子。

看電視會上癮,電視干擾和取代了重要的口語交流、非語言和情緒的交流。如朋友比利告訴我他工作如何,爺爺告訴我他的西紅柿長不好,而電視破壞了通過口語表達的正常人際交往。

電視機替代、破壞了玩耍,它是娛樂,但娛樂不是玩耍。

電視阻礙了語言的發展,因為它是單向的。 語言發展需要交流,人與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需要感知能力和肌肉的響應和反饋。 真正的交往能在孩子的腦海中創造圖像,促進想像力的發展。

電視阻礙了學習的活動過程,因為它的內容膚淺、脫離現實。 電視不會做出反應,而真正的學習是相互的影響。 關於電視是教育手段的爭論,對成人教育部分正確,但對兒童無效。 因為它是被動的學習過程,我們的電視文化正使兒童教育變得日益困難,這是由於:

他們注意力不易集中。

他們的感覺體驗受到限制。

活動減少使身體協調能力降低。

他們要求更多的強烈刺激。

他們成為經歷的被消費者。因此在自己的活動中,它們變得懶於思考和探索。

他們傾向於接受表面的解釋,對資訊不加懷疑的接受。

他們缺乏掌握隱喻象徵結構的能力,如常出現在宗教、科學、文學、藝術和哲學中的隱喻象徵。

他們不願努力去理解複雜的觀點,如自然現象、倫理、正義和人權等。

電視腐蝕社會結構的凝聚力,如家庭、社區等。 這種損失體現在逐漸增加的精神煩躁、異化、沮喪、犯罪、暴力、酗酒和吸毒中。 快速變化和高度選擇對的電視圖像,導致錯誤的生活期望和對生活永久的失望。

另外,長期暴露在電視下,孩子會養成終身依賴消費的習慣。 電視馴化〈有如動物馴化〉兒童不停地購物消費,以維持億萬英鎊的商業社會。 市場長遠的策略是利用電視作為首選媒體做推銷廣告。 正如最近美國總統候選人和消費活動家Ralph Nader所說:電視對14歲以下的孩子影響特別大,電視創造了最惡毒的循環:由於削弱了自我的判斷思考能力,它使一個人更易受到人為意向的操縱,就好比抑制了個人的免疫系統。

怎樣對待電視?

我們學會的最重要的

關係到孩子的事:

千萬、千萬、千萬別讓

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機

最好是別購買安裝

這最愚蠢的東西

----Roald Dahl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首先,聽從Roald Dahl的忠告,別買電視機。其次改變你看電視的習慣,空閒時間找些其他的事情做,可以通過其他的媒體獲得新聞。 或者等孩子上床睡覺後,再把電視搬出來,雖然這麼做有些不方便。 3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會發現隱藏起來的電視,但如果他們極少有機會看電視,他們可以做許多其它的事,他們對電視的喜好就會時斷時續,不太強烈,並把精力轉移到其它方面。

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1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終身都將獲益。 在此之前,他們的大腦建立了絕大部分的神經網絡系統,他們有足夠的時間用於遊戲和語言的發展。 如果你能設法讓孩子在學習讀寫之前,遠離電視,他們將發現讀寫的樂趣,這對孩子的讀書很有幫助。 如果你能讓孩子在5歲之前不看電視,你也做了一件好事。 如果讓4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超過每年23個小時,毫無疑問電視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將會造成傷害。

用什麼來取代電視呢? 這需要不同的家庭生活,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努力。 另一個方面,一旦新的生活方式採納了,孩子會有更少依賴性和獲得更多的自我滿足。 從長遠看,還是節省了時間。 更重要的是孩子快樂、健康、更加滿意,整個家庭生活的質量提高了。 下面的建議來自作家和出版者馬丁.拉杰:

做一些書中介紹的有趣活動,創造家庭遊戲。季節性地進行戶外活動、 慶祝節日,可以邀請朋友或看法相近的鄰居一起參加。創造戶內外的遊戲空間。收集做手工用的工具和材料,重視為生日和節日動手一起做東西、一起做飯做菜。

6歲以上的孩子,鼓勵他們開始閱讀、造訪圖書館、聽故事、繪畫、學習樂器、飼養小動物和種菜種花。

帶孩子去雜技場、劇院、音樂會、舞蹈晚會、手工集市、博物館、和故事會。

經常到大自然中散步,每隔一段時間做一次遠足、登山,夏天可以到戶外露營。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讓他們進行健康的體育活動。正如蘇珊.約翰遜博士(斯坦福健康醫療中心)說的:大自然是我們學習忍耐、快樂、尊重、敬畏和觀察的最偉大導師。

大孩子需要學會如何有選擇地看電視,和他們共同討論什麼時間看什麼節目、看多久,也可以讓他們在適當時候看好的錄影帶。 總之,雙方得互相協調。

有時禁果更具有誘惑性。 幾乎人人有電視,其中99%的成人允許孩子看電視。我們對社會潮流的抵制,可能反而導致孩子對電視產生強烈的嚮往,最好的辦法是儘量保持不看電視的習慣,待他們長到一定年齡再做改變。 越是早期沒有看電視的孩子,他們的興趣、愛好越廣泛,越是推遲讓他們看電視,他們沉溺在電視中的可能性就越小。過早看電視會降低孩子的抵抗能力。

別以為很容易做到不讓孩子看電視。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遇到阻力。善意的祖父母或媬姆會為了讓孩子高興,主動打開電視並與你爭論:看看電視有什麼關係。這時你要儘量向他們解釋,爭取他們的支持。最大的挑戰可能來自鄰居,他們會認為你剝奪了孩子的權利並批評你,這對你的信念是場考驗。如果我們的行為出自深刻的洞察力,我們會在人際交往中找到應對的方式。

兒童和電腦

如今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面對面的人際交往,減少了近1/3,這讓他們的情緒、社會和智力發展至關重要口語交談正在衰退。 其實和父母、老師以及其他人的說話,都有助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

----柯林.考爾茲 愛德華.米勒 《蠢人的金子》

我對於電腦的看法和電視一樣,但對於電腦的使用,有幾個特殊的方面需要考慮。我強調我並不反對電腦,我用電腦寫作這本書,我感謝它的幫助,使用電腦是當今社會所需的基本技能之一。 毫無疑問每個孩子有權利學習如何使用電腦,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以及怎樣學。

電腦成了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份。以至於大多數家長理所當然認為電腦也應成為童年生活的一部份。電腦假定我們已有使用它的技能。雖然軟體公司渴望儘可能早地開發他們未來的消費者,但是還有一些充足的理由讓我們停下來並進行反思。

過去,人們學習如何掌握知識,這種技能在社會中備受推崇。現在更加重要的是怎樣處理資訊,這是電腦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如果做不到的話,枯燥的大量資會把我們吞沒。學習使用電腦,必須知道怎樣把資訊轉化為有用的知識。

為了最好地利用電腦,首先要懂得怎樣的處理資訊、怎樣選擇和評估資訊,還要學會怎樣獲得更深入的知識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很重要,因為這種能力要發展成為真正的能力,並持續發展,以適應情況的變化,包括軟體的改變。我這裡概述的只是這個廣泛話題的主要部份,請讀者參考相關資料,形成自己的判斷。

首先,電腦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如反覆緊張會造成對身體的危害、眼睛疲勞、有毒物質的散發、電磁波的輻射,還有久坐導致的肥胖症和其它負面影響,如孤僻和發育遲緩。

資訊技術破壞了孩子需要的人與人接觸,增加了產生孤僻心理的可能性,與成人的關係疏遠,成人的榜樣失去以往的作用,孩子缺乏自律和主動性,在感情上與群體疏遠。

電腦不能代替創造性的遊戲。電腦最壞的影響可能是電腦遊戲。電腦遊戲令人著迷、高速度、按鈕式、視覺畸變等。這類遊戲幾乎不要求身體的協調,只強化瞬間的頭腦反應,長期作用會使人養成以為只要按按鍵盤就會發生什麼事的壞習慣。視覺圖像創造出來的感官幻覺,阻礙了孩子對獲得重力、平衡、協調和視覺秩序正確理解的能力。 孩子由於缺乏真實的經驗,他們很難辨別現實與虛擬的世界。 想像一位孩子,連續幾個小時沉浸在殺人遊戲中,受到某種對待他人的潛在態度的影響,回到現實生活中,他會缺乏道德感。

強調兒童學習電腦的重要性會導致他們創造力的缺乏,因為電腦的作用是單向的。創造力涉及到孩子(或成人)頭腦中原初的形象,涉及到把直接的感官經驗和情緒反應綜合起來。 創造力涉及到愉快的找出自己的想法並堅持不懈地去實現它。 電腦的圖像是由別人創造出來的,使用者運用滑鼠點擊就能出現,螢幕上圖像的變換太容易,而真正的想像過程需要時間。 孩子在付出艱苦的勞動之後,真正的技能學習會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更何況直接的經驗能比螢幕的經驗產生更為持久的一種驚喜。

良好的技能和廣泛的實際經驗是各種才華的基礎,對原始現象形成一種真實的理解是防止片面使用電腦的最好平衡方法。例如美國NASA對於太空飛行員的訓練,開始於橡皮艇的駕駛,然後是小型飛行器的駕駛,最後才學習使用太空梭。

使用電腦首先要求有相當的文字能力,因此孩子使用電腦之前,應先具備讀寫能力。

另外,上網使孩子暴露在高度人為控制的商業壓力下,網上還充斥著暴力、色情、偏見和錯誤的資訊。

兒童聯盟組織發表了關於電腦與兒童的報告,結論中有如下建議:

重視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奠定兒童健康的基礎。

重視、鼓勵孩童建立與養育者的感情紐帶。

為富有創造性的遊戲提供時間和空間。

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口語文化,如講故事、朗讀、交談、詩歌朗誦和唱歌。

使用樂器和生動的音樂創造出音樂文化。

鼓勵健康的運動和節奏。

讓孩子參與真實的勞動、做手工、鋤草、種地等。使他們和大自然有直接的經歷和接觸。

積極幫助大孩子理解倫理、責任等問題。對電腦和通信技術保持獨立的思考。

幫助大孩子學習電腦的發展史,從文字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到如今的電腦時代,了解電腦對社會和經濟的強烈影響。

鼓勵大孩子學習電腦的基本原理,以及與技術發展史的關係。

最後三點建議應由學校來完成,如果它們不在課程範圍內,家長可以請學校補充這方面的內容。

===========================================================

相關連結:

1. 三歲前看電視易傷孩子大腦〈http://big5.ce.cn/gate/big5/baby.ce.cn/youer/201107/05/t20110705_22522687.shtml

2. 幼兒看電視多後患影響大腦發育和生活習慣〈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yn.xinhuanet.com/health/2010-05/05/content_19702413.htm

3. Long-term harm” of too much TV for toddlershttp://news.bbc.co.uk/2/hi/8654963.stm

4. 媒體和電視對兒童的影響〈http://www.aboutourkids.org/files/articles/chinese_parent_letter_june_07.pdf

5. 看太多電視 有害幼童大腦發育〈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12458

6. 嬰兒多看電視 妨礙學習說話〈http://big5.china.com.cn/info/baby/2011-02/10/content_21885524.htm

7. Protecting our children from “Pervasive Labelling Disorder” http://www.critpsynet.freeuk.com/TMchildmedication.htm

8. Waldorf Research BulletinSpring 2006http://www.waldorflibrary.org/Journal_Articles/RB20062.pdf

Thursday, June 23, 2011

我所知道的華德福教育

從新聞中得知6/19古坑國中為了引進華德福教育舉行公聽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與抗議聲;所以,我想談談我所知道的華德福教育。

孟母三遷,這是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的故事,沒想到事,我自己在三年前也做出了同樣的事情,為了小孩的教育我們舉家從桃園搬到了宜蘭;我們選擇了華德福教育。

一開始只是伴隨著小孩成長,再對照現在的教育環境與以前的成長時的差別而做出的反動;所以我們選擇了出走。

宜蘭冬山的慈心華德福中小學,在了解並認同華德福教育理念後,因為她是公辦民營的學校,得以讓我們在有限的能力下,也能讓小孩在一個相對健康(身體與心靈)的環境下成長。

三年了,我們發現她不只是一個學校,而是一個社群,一個由學生、老師、家長所集合而成的華德福社群;

所以,一開始我們是為了孩子,沒想到帶來的改變是全面的,我們變得更健康、更簡單、更愛我們的土地、更關心我們的環境…..社群的結合,造成了更好的互動與善的轉變。

但老實說,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比較少參與社群的活動,但總是看到有很多人在為社群默默的付出,也因為他們無私的付出而形成了一個善意的迴圈,我總想,有一天我也要付出的更多,也因此孩子們接收到的不只是課堂上的知識,而是社群集體所帶來的身教。

想要成為華德福的老師,要接受華德福教育三年的師訓課程;

我還沒有上過師訓,在我的理解裡,我覺得華德福教育有點像發展心理學一樣,在每個階段依照孩子們當時的需要給他那個年紀應該學的東西;童年只有一次,如此才能呵護小朋友的心靈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華德福教育沒有課本,所以華德福的老師要根據孩童每個階段的需求去擬定教案並把它畫成美麗的板(黑板)書,讓小朋友去學習吸收並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所以華德福的老師相對於體制內的老師更辛苦,更付出,他們一定是對教育與生命有極大的熱忱才能如此無私,謝謝你,華德福的老師們!(校長常常開玩笑說華德福的老師有日間部、夜間部、和假日部,可見老師們為教育付出的時間是超乎一般的)

因為華德福教育不只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一樣重要的,所以小朋友最好八點前就上床睡覺、有機的飲食、不要看電視、不要穿卡通圖案的衣服、穿天然材質的衣服….等,這一切是為了照顧小朋友的感官,避免過度的刺激與合成的東西造成感官的鈍化與異化;

三年了,我們還沒有辦法完全做到,但是越來越能領略這樣要求的道理。這是生活的教育,所以家長也要一起配合。

這一切的一切對於大部分的老師和家長是相對陌生的,所以看到新聞中因為沒有充分溝通所造成的對立是令人難過的。

我們每個人都值得過更好的生活,而華德福就是一把鑰匙,它讓人重新去思考更好生活的定義。


Rudolf Steiner
說:
當每個人的靈魂
映照出社群整體的樣貌
而社群也活出每個靈魂的力量時
健康的社會就已形成


過去一年有一些媒體對慈心華德福做了專題報導,可以參考下面的連結;

公視獨立特派員(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78052)

民視異言堂(http://www.youtube.com/watch?v=0W3m_-uQ7XE&feature=share)

最後,附上一段,Ken RobinsonTED上談教育的演講

http://www.ted.com/talks/lang/eng/sir_ken_robinson_bring_on_the_revolution.html

P.S. 關於華德福教育網路上有很多的資訊可以查詢,穎漢當然也收集了很多相關資訊,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將我整理與吸收過的資料提供給需要的人。

Monday, May 09, 2011

此地無銀300兩

金管會說,七月起買保險要看財力證明。
但,金管會要規範保險這資產的話,就公平性而言,買股票是不是也應該要看財務證明啊!
以免無知的大眾在股海浮沉之際不小心有斷頭的風險。
應該建立高額保單的通報機制即可,沒有必要用財務核保的事先審核制,張羅打鼓地嚇跑有能力投保的保戶轉向到其他沒有嚴格審核購買流程的資產買,如:股票、基金、不動產….等。
諸位看官應該鮮少聽到有人借錢買保單吧,但是,借錢買不動產、股票、基金….等的人所在多有,財務槓桿的運用對民眾的風險更高,而且以上的資產的波動性更大,這些金管會是不是也都要順便管一管啊???
提到避稅,保險的規劃本來就不該有避稅的遐想,只是目前業界還是有不少業務人員以此為銷售話術;建立通報機制後,留有未來查稅加罰的空間,若有保險公司未善盡告知民眾的義務或有業務員做了不當告知導致其客戶後來被查稅且加罰〈通常是高資產客戶〉,這樣對於國庫的收入不是更有助益嗎?
嚴格的財務核保如打草驚蛇般地告訴有能力買高額保險資產的人不要把保險當成資產配置的工具,而是去配置其他的資產,這樣對保險業而言是不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呢!
References
1. 七月起 買保險要看財力證明〈201159,聯合報〉
2. 新聞分析/ 嚇跑幾個大戶 擾民之舉〈201159,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