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5, 2010

扭轉少子化的突發奇想

Frank Schirrmacher 在他的著作,Minimum(註)裡提到:半數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改變了自己生養小孩的看法,原因並非在於他們變自私了,而是在於學會了不同想法。

學會了什麼不同的想法呢?

學會了經濟,因為學經濟—從道德方面來講—並不是為了使個人優勢提到最高,而是別讓自己落入劣勢。害怕其他人全都擁有優勢時,唯獨自己處於劣勢。

所以,害怕生小孩。

他提到,我們顯然已到這樣一個地步:假如我們列出一份成本效益計算,徹底計算後,孩子總是造成最小效益的因素。

且,真的有孩子前,必須先有利他情懷。無論對女性或男性而言,不要小孩的物質優勢及社會優勢,目前已變得太大了。

他說,我們的社會疏忽了一件事,未將孩子投資賦予價值。所謂孩子投資,及孩子創造的社會資本,光靠孩子的存在,即會把先前互不相識的人連結成網。

一個放棄生小孩的社會,某種層面上也等於放棄自己的未來,因為自己的未來生活遠景或許有三十年,假如不再有孩子了,等過了這三十年後,便一切宣告結束了。

以上大部分文句是摘錄自少子化這本書。

建議一:教改

我跟很多人聊過小孩的問題,的確有不少人提到成本的問題;
因為,現今孩童教育的成本太高了;
在資本主義的競爭思維下,孩童教育的成本被越墊越高,一切就因為一句廣告slogan: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我,不想在體制內隨波逐流,所以我帶我的小孩遠離體制內教育,為了給孩子自由,為了離開競爭比較的體制內教育。
所以現今的教改是有問題的,他把孩童教育的成本墊的太高了。在比較經濟下,大家不敢生小孩。

建議二:國家不要再無謂的舉債

因為這些債造成了養不起的未來,既然未來養不起了,所以大家也不希望自己生小孩並看著小孩為這很難養得起的未來受苦。
孩子的投資其實很難去賦予其價值,但我們現在都知道孩子對社會的重要性,因為少了他們,我們才真的要面對養不起的未來,而這養不起的未來就是這些無謂的債務和不斷的亂減稅所造成的。

建議三:課徵不生孩子稅

因為如果不生小孩是為了避免讓自己處於劣勢的話,
那,我們就想一個辦法讓不生小孩的人處於劣勢,那就是課徵不生小孩稅;
譬如說,如果沒有生小孩就課40%的稅,只有生一個的課20%的稅,生兩個以上的按一般稅率課稅。
因為小孩長大了後未來會工作繳稅,但,沒有生小孩的人未來沒有下一代繳稅,所以只好現在多課一點稅囉!

註:Minimum中譯本由博雅書屋於2008年9月出版,中文書名為:少子化—我們社會的災難與危機。

P.S. 中研院陳寬政教授之前有提出課徵單身稅的觀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