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05, 2010

我的TED藏寶庫

TED.com,我把它視為一個智慧的寶庫,在那裡你很容易就發現有價值的資訊,當然偶爾還是會碰到不是那麼令人激賞的演講,這過程就跟尋寶一樣,只是在這裡,找到寶物的機率還挺高的。

這個感覺就像從前逛誠品書店,當年他還維持小眾的規模時,很容易的我可以從他開架擺放的選書中,就找到與自己相契的那一本書; TED給我的就是這樣的感覺,很容易可以在這裡發覺到知識之寶。

現在我每天上TED,每天一段最長約18分鐘的演講,我把它當作英文的練習,當然如果聽到了不錯的觀點,那麼那一天就是撿到寶了。

關於英文的練習,因為它幾乎每個演講都有英文的字幕和演講稿可以參照,甚至有些演講還有繁體中文的字幕與講稿,這讓資訊的傳遞可以更無遠弗屆,這要感謝的TEDOpen Translation Project與全世界各地自願的翻譯者。

TED.com的由來已經有很多地方有述說,在這裡我想要分享從我接觸TED以來一些曾讓穎漢感動與激賞的演講,希望你也會喜歡。


環境教育:

1. Dan Barber的演講,這個廚師從他如何愛上一條魚談起,一條被煮的過熟但是依然美味的養殖魚,去發掘出農場主人的秘訣原來就是維持環境的平衡和多樣性而已,一段很有趣且可以發人省思的演講。〈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dan_barber_how_i_fell_in_love_with_a_fish.html

2. Charles Moore船長,在夏威夷北部的一個渦流裡塑膠的含量比浮游生物還多,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們的便利生活帶給環境什麼樣的影響?大地之母孕育了萬物而我們留給了他什麼? 看看吧,有警世意味的一段影片,看完後從自身做起來好好愛地球。〈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capt_charles_moore_on_the_seas_of_plastic.html

3. Dianna Cohen,一個藝術家從自身的作品談起,讓每個人發現自己的無知對地球所帶來的傷害,讓大家從自身的行為改變做起來救地球。〈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dianna_cohen_tough_truths_about_plastic_pollution.html

4. Shai Agassi,一個有行動力的夢想家,正在進行一項改變世界的計畫,聽一聽他的演講,分享他的遠見,看看我們有沒有可能一起聯手來改變世界。〈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shai_agassi_on_electric_cars.html

5. Sugata Mitra教授說當有了興趣教育就會自然產生,建立一個一個自我組織學習的環境,Sugata希望想要用教育來改變世界,令人肅然起敬啊!〈http://www.ted.com/talks/sugata_mitra_the_child_driven_education.html

6. Andora Svitak以孩童的觀點看世界,讓稱為大人的我們有所省思,很可愛且有趣的觀點。〈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adora_svitak.html

7. Graham Hill用短短的四分鐘告訴大家吃肉對地球的影響,並實際提出一個吃素的可行做法供大家參考。〈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graham_hill_weekday_vegetarian.html


生命的意義:

1. Stacey Kramer告訴大家他獲得了一個禮物,一個大家不想要但卻可能得到的禮物,癌症,而,他是以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突然的禮物,值得學習。畢竟台灣每年有七萬個以上的癌症新增病例。〈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stacey_kramer_the_best_gift_i_ever_survived.html

2. Tim Jackson教授告訴大家經濟成長所帶來的矛盾與傷害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tim_jackson_s_economic_reality_check.html

3. Chip Conley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成功與快樂。Happiness is not having what you want, but wanting what you have.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chip_conley_measuring_what_makes_life_worthwhile.html

藝術:

1. Robert Gupta,洛杉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透過一個小故事告訴大家音樂改變與淨化人心的力量。〈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robert_gupta.html

2. Andrew Bird,一個有趣的古典跨界怪咖和他的一人大樂隊,沉浸與分享他的癲狂吧!〈http://www.ted.com/talks/andrew_bird_s_one_man_orchestra_of_the_imagination.html

3. Bobby Mcferrin,看看這個音樂頑童透過實地的操作告訴大家音樂作為世界語言的共通性,非常有趣。〈http://www.ted.com/talks/lang/eng/bobby_mcferrin_hacks_your_brain_with_music.html


人性:

1. Philip Zimbardo教授告訴我們人性的脆弱,告訴我們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好人變成了壞人,以及教我們如何將英雄主義的思維灌注給人們以撥亂反正,很特別的一段演講,建議55秒到645秒跳過不要看,因為看了這些圖片很有可能讓人反胃。〈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philip_zimbardo_on_the_psychology_of_evil.html

2. Sheryl WuDunn用別人的不幸來告訴我們何其有幸,而,我們很幸運,因為當我們把目光放到世界上其他相對弱勢之地時,我們要感恩,因為我們出生在這個相對富饒的小島,所以,我們要感恩,要幫助別人。〈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sheryl_wudunn_our_century_s_greatest_injustice.html

3. Laurie Santos做了一項有趣的猴子實驗,告訴大家為什麼人們會常常做出不理性的決策,喔,老祖宗的錯啦,原來這演化後殘存的動物性,就是我們所謂的人性。〈http://www.ted.com/talks/laurie_santos.html


科技技術:

Nicholas Christakis教授告訴我們社群傳播的技巧,這樣的技巧可以用來有效避險傳染病擴散、品牌行銷、影響選舉….等,猶如刀之刃,可以為善亦可以作惡,了解它,妥善的利用它,而這樣的技巧的確可以幫助自己亦可以幫助社會。〈http://www.ted.com/talks/nicholas_christakis_how_social_networks_predict_epidemics.html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Focaccia 食譜


最近試做佛卡夏麵包,令人意外的是居然頗受好評,所以就將材料和作法敘述如下。

材料1:溫水250毫升(30C)、酵母粉10、糖兩茶匙。

材料2:高筋麵粉500、橄欖油100毫升、鹽兩茶匙。

材料3:橄欖油3大匙(每匙約10毫升)

Step1:先將材料1充分混合後靜置約5-10分鐘。

Step2:將材料2的麵粉和鹽放到一個大碗(最好有臉盆那般大)混合後,將Step1的糖水與材料2的橄欖油倒進去用筷子攪拌至水份都沒有後,開始用手繼續揉麵,揉麵至麵糰表面光滑為止(10分鐘)

Step3:把麵糰靜置在大碗內,蓋上保鮮膜後靜置約40-60分鐘直到它發酵成原體積的兩倍大,之後將麵糰取出,加入一大匙橄欖油至麵糰上,用雙手讓麵糰延展後折疊約3-4次,之後將麵糰放回大碗蓋上保鮮膜將麵糰放置於冰箱8-10小時。

Step4:等麵糰在冰箱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後取出,在烤盤上墊烘培紙,之後再紙上淋上一大匙的橄欖油後將麵糰至於其上,靜置10分鐘後在麵糰上淋上一大匙的橄欖油抹勻之後用手指頭在麵糰上戳洞(洞與洞的間距與1公分),隨後在麵糰上蓋上保鮮膜靜置40-60分鐘。

Step5:烤箱用240C預熱,將烤箱溫度調至220C後將發酵後膨脹成兩倍大的麵糰放入,上下火烤15分鐘後,檢查其上色是否均勻,若不均勻將烤盤取出180度翻轉後放回烤箱再烤7分鐘,完成。

Tip1:在Step2時可以隨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的義式香料或粗黑胡椒粒。

Tip2:在Step4時,可以將黑橄欖切丁或切片,在戳洞時將其置入麵糰中或放置於麵糰上,滋味會更棒。

Tip3500公克麵粉做出來的麵包真的很大,一般的烤箱可能沒辦法烤,所以在進入Step4之前,可以將冷藏發酵後的麵糰取出1/21/3製作,其餘的繼續放在冰箱內發酵,待第一盤烤完後再依序將麵糰至冰箱取出依步驟完成即可。

註:第一次做佛卡夏時其實是參照BuBu的新書小廚師內的食譜。

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The future comes to you

The future comes to you in the way we’ve never imagined. It’s all about the way we talk, walk, live, and etc., those data spread in the corner we neglected. Then the technology takes in, suddenly we all entered into the era of massive passive data collection.


Nicholas Christakis- a Harvard professor, in his speech of TED showed how the social networks could be utilized to early warn the epidemic, to notify the traffic jam, to immunize in an efficient way and the like. Social network technique is a powerful weapon to make a world a better place, and vice versa.


To view the ingenious and fascinating speech, just a click to the hyperlink below

http://www.ted.com/talks/nicholas_christakis_how_social_networks_predict_epidemics.html

Thursday, July 08, 2010

新聞評論:三商美邦接手國華 意願降低

國華人壽的標售的確會成為指標的個案,因為截至目前為止還是很多人認為保險公司不會倒,且自己的權益不會受損,因此導致他們在選擇保險時總是採取價格導向,但是,對於審慎的其他人,如果一家經營不善的公司倒了要其他審慎的人一起來承擔, 這公平嗎?

新聞中寫到保險安定基金僅賠付300億,但你知道壽險安定基金現在有多少錢嗎?

2009年8月底時他有158.37億元,但在2009年12月時又花了59.6億元鞤國華人壽增資,所以目前安定基金連賠付接手國華買家的300億他都不夠,那該怎麼辦?

好在,保險法第143-1條有解,在條文第四項寫道:安定基金累積之金額不足保障被保險人權益,且有嚴重危及金融安定之虞時,得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向金融機構借款。

所以囉,哪家銀行會借? 這題就留給大家想一想。

還有,對於可能接手的買家,如果沒有經過詳細的計算和討價還價,最後那買進了一家體質較弱的公司,會不會對自身的財務和經營方向有所影響?

這樣,會影響到新買家既有保戶的權益吧!

所以,當一家體質較弱的保險公司被安定基金接管後再行標售,勢必會對它既有的保戶權益有所影響;請金管會講清楚說明白,以免錯誤的期待帶來更多的傷害。

關鍵字搜尋:三商美邦接手國華意願降低〈20100708,經濟日報 報導〉

Wednesday, July 07, 2010

意料之外的生命旅程

我們的華德福之旅

一切要從2007年中的一本書說起,老師的12樣見面禮,簡媜的書,書寫著他帶著小孩陪老公去美國做博士後研究而小孩在IB School的生活記述,這樣的描述開啟了我對體制外學校的追尋而找到了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學校。

而我們全家也為了小朋友的未來在2008年的6月開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我們舉家東移;
但,回頭看看,至今仍充滿了感謝,因為我們尋找到了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更簡單、更自然、更友善…..

這樣的生活是從小在都市長大的我難得有機會經歷的,而這段旅程至少還要持續9-12年,因為大家正為了籌備華德福高中而努力。

如果你為了現代的教育環境而苦惱、為了小孩的未來而擔心、心中想要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

7/9-7/11華德福教育理念與成果分享在宜蘭員山的金車酒廠舉辦,歡迎大家一起來一窺堂奧。

相關聯結:

華德福教育理念與成果分享 活動網頁 (http://www.waldorf.ilc.edu.tw:8000/action/promotion.htm);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http://caffein1975.blogspot.com/2007/06/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html);

天下雜誌對華德福的介紹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021);

遠見雜誌對華德福的介紹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ser=13433&keyword=%E8%8F%AF%E5%BE%B7%E7%A6%8F );

商業周刊對華德福的介紹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09/school/photo_detail.php?pid=18302)。

一個關於未來的美好圖像:
當每個人的靈魂,映照出社群的整體樣貌,而社群也活出每個人的力量時,健康的社會就已形成 (Rudolf Steiner)。

Tuesday, May 04, 2010

回應經濟日報5/3文章:壽險業不敢面對的真相

34號公報的確使得壽險公司的淨值波動幅度變大,但這只是呈現壽險公司資產面的原貌而已;應該說,感謝34號公報,讓大家知道原來大部分的壽險公司都是在短線操作。

真相:整體壽險業對有價證券的投資,從2003年開始至今沒有低於過四成;對海外投資從2005年至今沒有低於過三成。所以說34號公報只是還原壽險公司資產面的原貌而已,讓大眾知道原來壽險公司的資產會隨著市場有如此大的波動、原來壽險公司並不是以最大化公司長期價值為操作原則、原來…….

IFRS 4 Phase II實施後,因為壽險公司的負債也mark to market,所以大部分的壽險公司若不增加其資本勢必導致淨值為負數,試問,當壽險公司增強其資本受益的是誰??受益的是廣大的保戶啊! 因為保險公司補強資本後就更不容易因為利率走低或是股市景氣不佳而導致淨值為負數,如此保戶的權益才會更加的有保障。

還有,壽險公司為什麼要由長年期商品轉而銷售短年期商品??
因為長年期的商品受預定利率走低影響所以保費較以前來得貴很多,故導致長年期商品不好銷售。
試問,壽險公司在設計短年期商品之初如果有想過以最大化公司長期價值為操作原則的話,它根本就不應該設計這種商品出來。

為避免增加負債面壓力;那壽險公司更應該於這個時候去設計並銷售長年期商品,因為此時的預定利率低,就算將來負債面要mark to market,壽險公司針對此時期推出的長年期商品也較不會有準備金增提的壓力,唯有如此,才符合壽險公司長期經營規劃的目標,並發揮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的功能。

壽險公司經營可能產生流動性問題,特別是那些側重於短年期商品銷售的壽險公司,這猶如飲鴆止渴般,當某短年期商品到期時又續發一檔新的商品,以企求保戶的資金可以源源不覺的挹注壽險公司流動性,it’s a ponzi-like business。

推背:匯豐人壽、第一金人壽〈英傑華+第一金〉、合庫人壽〈巴黎人壽+第一金〉….等,這兩年陸續冒出了一些新的保險公司,很聰明的是,外商和沒有壽險公司背景的銀行結盟,一開始以銷售利變年金與投資型保單為主,銀行資金轉為壽險資金,因為沒有利差損的壓力,所以這些新的壽險公司更有能力也更應該去設計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長年期的商品;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的外商保險公司以此模式進入台灣,甚至已經退出台灣的還會再回來,wait and see!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實質正義或程序正義….長官說了算

SOGO案翻盤、Hang Ten等四港商被補稅與罰款、和台北市前捷運局長齊寶錚利用首長特支費支付私人住宅水電費被判刑12年….等,這是法官和稅官對於程序正義的伸張。

熊秉元說:「愈精緻繁複的程序,愈能實現實質的正義。因此,所得水準愈高的社會,司法程序通常愈完備,民眾的權利也受到更周密完善的保障!」;又說:「當社會愈成熟時,法律上會愈重視程序正義」。所以說,恭喜啊,我們是個成熟的社會。

但,馬英九特別費案的實質補貼說、黃任中轉讓遠航股票案由免稅的證券交易所得遭實質課稅原則補稅加重罰、百福建設老董邵金木往生前三年躉繳保費2.2億遭國稅局依實質課稅原則補稅加罰鍰…..等,這是實質正義的體現。

實質正義的最簡單定義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理想中的正義,但是因為觀者立場的不同,所以較易引起爭議。

好啦,官字兩個口、官大學問大、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哀,現在到底是實質正義重要還是程序正義重要啊,各位國家的主人,該怎麼辦呢?

法令多如牛毛,法匠以法苛人,諸多備而不用的法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小心,不要誤觸了法網。

延伸閱讀:

SOGO案翻盤? 徐旭東恐失經營權〈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2613893&option=finance

Hang Ten之判決書〈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FJUDQRY03_1.aspx?id=6&v_court=TPB+%E5%8F%B0%E5%8C%97%E9%AB%98%E7%AD%89%E8%A1%8C%E6%94%BF%E6%B3%95%E9%99%A2&v_sys=A&jud_year=&jud_case=&jud_no=&jud_title=&keyword=%E9%8A%80%E9%AF%A8&sdate=&edate=&page=&searchkw=%E9%8A%80%E9%AF%A8

前捷運局長齊寶錚貪污案高院更審判12年〈http://www.epochtimes.com/b5/1/5/16/n89106.htm

特別費 無罪〈http://n.yam.com/view/mkmnews.php/519737

認定實質課稅 稽徵方應舉證〈http://app.org.tw/topic_news_con.aspx?cid=&id=P_00000024

躉繳2.2億保費 子女被追遺產稅〈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2606292&option=recreation

實質課稅原則與租稅法律主義〈http://www.pwc.com/tw/zh/challenges/taxation/taxation-20090622.jhtml

保障租稅人權 追求實質正義〈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2991&page=1

實質課稅原則 爭議仍多〈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0827

Friday, January 15, 2010

扭轉少子化的突發奇想

Frank Schirrmacher 在他的著作,Minimum(註)裡提到:半數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改變了自己生養小孩的看法,原因並非在於他們變自私了,而是在於學會了不同想法。

學會了什麼不同的想法呢?

學會了經濟,因為學經濟—從道德方面來講—並不是為了使個人優勢提到最高,而是別讓自己落入劣勢。害怕其他人全都擁有優勢時,唯獨自己處於劣勢。

所以,害怕生小孩。

他提到,我們顯然已到這樣一個地步:假如我們列出一份成本效益計算,徹底計算後,孩子總是造成最小效益的因素。

且,真的有孩子前,必須先有利他情懷。無論對女性或男性而言,不要小孩的物質優勢及社會優勢,目前已變得太大了。

他說,我們的社會疏忽了一件事,未將孩子投資賦予價值。所謂孩子投資,及孩子創造的社會資本,光靠孩子的存在,即會把先前互不相識的人連結成網。

一個放棄生小孩的社會,某種層面上也等於放棄自己的未來,因為自己的未來生活遠景或許有三十年,假如不再有孩子了,等過了這三十年後,便一切宣告結束了。

以上大部分文句是摘錄自少子化這本書。

建議一:教改

我跟很多人聊過小孩的問題,的確有不少人提到成本的問題;
因為,現今孩童教育的成本太高了;
在資本主義的競爭思維下,孩童教育的成本被越墊越高,一切就因為一句廣告slogan: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我,不想在體制內隨波逐流,所以我帶我的小孩遠離體制內教育,為了給孩子自由,為了離開競爭比較的體制內教育。
所以現今的教改是有問題的,他把孩童教育的成本墊的太高了。在比較經濟下,大家不敢生小孩。

建議二:國家不要再無謂的舉債

因為這些債造成了養不起的未來,既然未來養不起了,所以大家也不希望自己生小孩並看著小孩為這很難養得起的未來受苦。
孩子的投資其實很難去賦予其價值,但我們現在都知道孩子對社會的重要性,因為少了他們,我們才真的要面對養不起的未來,而這養不起的未來就是這些無謂的債務和不斷的亂減稅所造成的。

建議三:課徵不生孩子稅

因為如果不生小孩是為了避免讓自己處於劣勢的話,
那,我們就想一個辦法讓不生小孩的人處於劣勢,那就是課徵不生小孩稅;
譬如說,如果沒有生小孩就課40%的稅,只有生一個的課20%的稅,生兩個以上的按一般稅率課稅。
因為小孩長大了後未來會工作繳稅,但,沒有生小孩的人未來沒有下一代繳稅,所以只好現在多課一點稅囉!

註:Minimum中譯本由博雅書屋於2008年9月出版,中文書名為:少子化—我們社會的災難與危機。

P.S. 中研院陳寬政教授之前有提出課徵單身稅的觀點。

Monday, January 04, 2010

生活與生存

有一天兒子看到我在電腦前看影片,他說要跟我ㄧ起看,我正在看的是The Story of Stuff,是一段在YouTube上以動畫的方式呈現物品的生產和消費所帶來的浪費與危機的影片;

其中一段,人被水淹沒了,兒子雙手把眼睛遮起來問我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們消費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導致了地球的暖化,就像你已經有了很多的小車車,如果再買就是不必要的浪費,而這個就是為什麼哪些人會被水淹沒的原因?”
兒子想了想就說”好,那我以後要把我的生日禮物取消,把我的生日蛋糕也取消,這樣那些人就不會被水淹沒了。” 啊,真的是一個善良的孩子;雖然
他在週末回桃園家看到電視玩了電動後就把他的善意忘了,而吵著他的爺爺要出去買玩具,我忍不住提醒了他上次影片中傳達的不必要的消費行為可能帶來地球的暖化,喔,他想起來了我的乖兒子,他停止了哭鬧,說”把拔,我要把我的生日禮物取消…….”。

小孩的感官是需要被保護的,電玩和電視的刺激與置入的行銷灌養出了一批龐大的過度消費大軍。

這個週末老婆帶著小孩去宜蘭傳藝中心看戲,他觀察到了有不少的年輕男女與情侶成群的出遊,有著還帶著寵物,有的寵物還穿著衣服與鞋子,看著這群消費力暢旺的族群,老婆覺得太誇張了,他們的消費的收入是怎麼來的?

另一個場景,老婆在傳藝中心遇到了他在宜蘭認識的新朋友,一位接近50歲的婦女,問起了他怎麼會在這裡? 他的朋友回答”我來打工啊!賺錢生活啊。”,是啊,生活,
這讓老婆聯想起了他在7-11碰到另一位中年婦女朋友,”我還有車貸要繳啊,所以我來打工。”
大家為了生活努力的奮鬥,把賺的錢的一部份給了小孩上學與生活。

而孩子們,有沒有可能每天只吃兩餐或餐餐泡麵,只為了把省下的錢拿去買寵物的飼料、衣服、鞋子。

消費救經濟,這就是現在政府所灌輸給大家的,所以才有消費券的發放,但,資本主義社會所造成的文化基礎之流失,將直接威脅到資本主義體制本身的存在。

我不反對消費,因為我們都身在其中,但是為了讓我們的地球更長壽,我們要聰明消費,例如:少吃牛肉,因為畜牧業是地球甲烷的最大來源;少喝瓶裝水,因為生產1公升的瓶裝水罐,製程中至少需要17.5公升的水;少看電視,因為電視廣告促使我們無謂的多消費(美國人平均每天暴露在3000則廣告中);消費前多想想,同樣的消費我可不可以選擇對環境更有善的,如碳里程少的、當地生產的、沒有過度包裝的….等。


References:
1. The Story of Stuff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GorqroigqM&feature=channel)
2. Asian youths can’t live without TV, web (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index.php/world/21181-asian-youths-cant-live-without-tv-web--poll)
3. Johano Strasser,生活或生存—反對人類成為市場要素 (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3月出版)